政策背景
國家層面政策
國務院《“十四五”數字經濟發展規劃》,明確提出推動“智慧水務”建設,通過數字化技術提升城市供水、排水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務能力。
國務院《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》,要求縣城加強供水管網智能化改造,推廣漏損監測、水質在線感知等技術,保障供水安全。
國務院《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》,提出推動城鄉供水一體化智慧管理,支持數字技術在水網調度、管網監測中的應用。
部委專項政策
住建部《關于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的意見》,將城市供水、排水管網安全監測納入“城市生命線”工程,要求運用傳感器、AI算法等技術實時監測管網漏損、水質變化及地下空間內澇風險,建立動態預警和快速響應機制。
國家數據局《“數據要素×”三年行動計劃(2024—2026年)》,指出要推動水務數據開放共享,支持構建城市水務數字孿生模型,開展區域試點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頒布《關于推進信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(信創)在公共事業領域的落地,要求智慧水務系統逐步替換國外芯片、操作系統、數據庫等關鍵軟硬件,優先采用國產化技術棧(如鯤鵬、麒麟、達夢等)。
二、行業痛點
系統集成復雜度高:
多源異構數據整合難:水務系統涉及供水多個子系統,數據來源分散,標準不一,整合困難。
老舊設備兼容性差?:傳統水務設施,難以與物聯網平臺、水務平臺對接,改造成本高。
感知設備覆蓋率低:
老舊管網傳感器部署不足,水質、水量、漏損等實時監測存在盲區,難以支撐精準決策。(部分城市供水管網傳感器覆蓋率不足30%)
技術應用成本高:
數字孿生、AI算法等新技術投入大,中小城市及鄉鎮因資金限制難以規?;瘧谩?/span>
核心技術自主化不足:
國產化替代的技術瓶頸?:盡管政策要求國產化,但部分核心設備(如高精度水質傳感器、工控PLC)仍依賴進口,國產產品在穩定性、精度上存在差距。
運維管理效率低:
故障處理效率低:報修、派單、維修等系統割裂,從報修到接單處理耗時長,效率低下,居民滿意度低。
三、解決方案
柳林智慧水務整體解決方案依托物聯網、大數據與AI技術,構建覆蓋水源監測、管網運維、水廠處理、泵站調控及用戶服務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體系,通過智慧感知、連接與應用層的協同運作,實現供水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控與安全守護,助力水務管理向智能化、精細化轉型。
四、系統功能
全流程監測與預警
漏損控制與節水
通過流量/壓力數據分析、夜間最小流量法、AI算法模型,快速定位管網漏損點,降低水損率。
分析泵站運行效率,提供節能調度方案,降低能耗成本。
水質安全保障
從水源到龍頭全流程水質監測,異常數據觸發報警與應急預案。
應急管理與協同
多級報警機制:根據事件嚴重性(如爆管、水質污染)設置多級報警閾值,推送短信/平臺報警信息/APP通知。
應急預案庫:自動關聯應急預案庫,觸發應急響應流程(如關閉閥門、啟動備用水源)
多部門聯動:與智慧城市、城市內澇等系統數據互通,實現跨部門協同處置。
五、系統產品
智慧應用平臺
智慧水務平臺構建了供水全流程智能化監管體系,通過集成智慧生產、智慧管網、智慧營收、智慧運營、智慧調度及水務APP六大核心模塊,形成全鏈條協同管理閉環。平臺融合數字孿生技術與BIM三維建模,構建與實體水務系統實時映射的虛擬仿真模型,實現水源地-水廠-管網-終端的全流程可視化監控,為水務管理提供精準決策支持。
智慧感知、連接層產品
柳林自主研發智慧感知產品(水位、流量、壓力、定位等)、智慧連接產品(遙測終端機、微功耗防水型遙測終端、AI智能終端、4G工控機等)解決底層傳輸存在的核心問題,如現場無電、無信號及數據安全性等問題,助力現場與云端的虛實世界連接,保障系統安全、穩定、高效運行。
![]() | ![]() | |||
AI識別終端 | 水廠綜合調度柜 | 泵站智能終端 |
| ||||
電池/太陽能/市電管網終端 | 雷達水位計 | 雷達流量計 | 超聲波流量計 |
五、系統優勢
核心技術競爭力
全周期管理矩陣
貫通"水源-水廠-泵站-管網-用戶"全業務場景,構建水務數字孿生體系,提高運營管理效率。
技術自主可控:
自主研發團隊:由資深行業專家、教授、博士等組成的設計、開發、測試、實施和運維的高、精、尖技術團隊。
技術戰略合作:與多所高校、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形成戰略合作,成立研發中心和技術產品轉化基地。
彈性化架構體系:
平臺依托SaaS輕量級架構, 可定制化配置、預置模型和算法庫、靈活的數據接口、快速部署和集成,以及用戶支持等手段,實現系統的高效交付。
政策戰略響應力
雙碳戰略踐行者
通過管網漏損分析、爆管預警等模型算法,評估管網的健康狀態,進行風險預警,助力企業降低漏損
通過智能分析水泵的運行能耗,進行優化調度管理,實現節能降耗。助力水務企業達成碳減排目標。
安全可控守護者
全棧國產化:柳林智慧水務平臺基于國產芯片與麒麟、統信等自主操作系統構建,形成"硬軟件一體化"國產技術底座,實現從底層設備到系統平臺的全鏈路自主可控,筑牢城市水務數據安全防線。
長效價值保障力
17年行業積淀
深耕水務領域17余年,水務項目已遍布全國20+個省自治區區直轄市,涵蓋國家級、市級、區縣級不同規模的智慧水務項目。
智慧運維新范式
擁有一支專業的FAE運維團隊,提供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運維服務保障,確保系統持續高效運行。
AI巡檢機器人(LinkFellow-小林)7×24小時智能在線巡檢,發現異常自動報警,實現了從傳統的“被動運維”轉向“主動服務”,讓設備隱患早發現早解決。
![]() | ![]() | ||
智慧水務平臺 | 營業收費系統 | 數字孿生農村供水系統 |
Copyright ? 2022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備12015236號-1